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第三批国家级和第二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浙教办函〔2023〕297号)精神,经单位推荐、专家遴选、网上公示、省教育厅党组会审议,我校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张伟孝领衔的工艺美术教学创新团队成功入选!
工艺美术是我校首批职业本科专业,前身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特色专业(雕刻艺术设计)。团队带头人张伟孝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主编教材3部,出版专著5部,入选金华市321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员。工艺美术教学创新团队以世界木雕之都等平台为支撑,团队由大师、巧匠和教师三结合专兼组建而成,成员20名,其中正高、副高及讲师以下占比为2:5:3,开展工艺美术、艺术设计、非遗传承等教学活动。以正高级职称教师负责团队顶层设计及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形成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等标志性成果;由副高级职称专职教师负责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模块的教学及“三教”改革;由中级及实践教师、兼职教师共同推进各项改革、创新实践与探索、完成课程资源建设等。团队成员有:王晓平、张翟、张永玉、吴叶、曹云霞、陈霞艳、黄小明、陈国华、冯俏君、陈贵林、刘颖林、博玫、洪亮亮、黄远胜、田林霞、陈怡、邓玉荣、陆光正、陈一中等。
一、技艺融合,构建工美人才培养模式。团队以工艺美术专业贯彻民族文化与艺术设计相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美术形态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理念,将人居环境、工艺造物、营造技艺、视觉设计、影像设计等民族艺术与工艺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拓宽传统文化视野,培养民族文化特色。同时以工艺美术专业为核心引领,挖掘中国艺术的人文思想、造物美学以及工艺精神,结合现代设计的先进方法,经多年探索总结形成一套承古通今的民族民艺特色设计观与方法论,应用延伸至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传达设计、建筑室内设计等工艺美术专业群内专业,服务长三角地区的工艺美术与文化创意领域。
二、深耕行业前沿,创新课程体系。团队适应传统工艺产业结构发展,“工艺大师、教学名师、名企技师”三结合教学团队为支撑,探索形成“传承非遗技艺,聚焦民族美学,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模式。构建“传统与现代工艺、设计与创意思维、民艺与文化美学”三大模块的课程体系,以“名师授艺、巧匠授课、赛展促学、文化促创、榜样育人”引领教学改革创新,实现课程理论与实践项目,观念设计与工艺制造,劳作育人与读书养心,课程成果与1+X职业证书的“四统一”。
三、聚力“三教改革”,引领教学创新。工艺美术专业团队在教改课改方面特别注重标准体系建设,受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主持雕刻艺术设计专业国家教学标准研制、参与工艺美术专业国家教学标准研制;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1项国家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中国木雕艺术》,主持建设《中国木雕艺术》《中国工艺美术史》等4门美育在线精品课程。团队成员田霖霞老师(团队)参加浙江省第三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荣获新文科(中级及以下)组二等奖。充分发挥教学创新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聚焦教学创新,全面推进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持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聚焦非遗,开展传统工艺文化研究。
(一)强化科学研究,服务地方区域发展: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1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金2项、省级以上立项课题22项,项目涵盖了工艺美术设计、传统工艺保护与创新、艺术教育等多个领域,通过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挖掘和发掘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和独特魅力,推动区域传统工艺的技艺传承和创新,促进传统工艺的发展和传承。
(二)重视学术基础,积累学术成果:团队成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其中发表省级期刊16篇,1篇北大核心收录论文,1篇SCI收录论文,另外包含7本专著,发明专利6项,团队成员学术成果获得金华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次、三等奖4次,获东阳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学术研究范围涵盖工艺美术理论、设计方法、艺术教育等多个方面,通过积累学术成果,团队成员已经在工艺美术领域的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五、夯实学术成果,服务区域发展
(一)知行合一,服务社会。连续4年负责浙江省文化厅非遗培训项目(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直接受益200余人次。团队负责人张伟孝先后被评为全国家具雕刻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中优秀个人、东阳市文化祠堂建设工作指导员等称号。为工艺美术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培训,向工艺美术、建筑、会计等各界作传统文化、艺术欣赏等为题的论坛与讲座50余次,受益人达2000人以上。致力攻克传统建筑、传统文化中的多项“卡脖子”难题,如东阳慎德堂古建筑群修复中对于雕刻部件、雕刻纹样的破解等。
(二)巧用基地,共创多赢。利用鲁班工坊,运行浙江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开设中小学研学项目,借助技能特长,为社会、学校提供服务,与东阳市中小学结对,提供蛋雕、木雕、绘画等创新课堂教学,在高中阶段就开始普及工艺美术,传承木雕文化;助力“3+2”雕刻艺术设计对接中职学校,送教到校或来校进行技能培训,同时指导学生木雕成果转化,团队成员陈霞艳带领师生完成大型献礼木雕作品《百年风华》《大国足迹》。
(三)引领团队,守正创新。团队成员主持艺源室内装饰设计工作室的运行,并承接校综合楼八楼多功能厅改造项目等多项校内外项目。团队成员张永玉老师被金华市科技局聘为金华市科技特派员,为东阳市对口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利用业余时间为下卢村中心广场提供设计方案;团队成员张伟孝、陈贵林等多位教师长期被聘请为行业专家、考评员、评审人等,参与众多企业设计项目的评审及考评工作,其中张伟孝、陈贵林两位成员为东阳非遗传承与梳理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四)立足区域,打造品牌。团队把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创造力服务国家和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设计、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服务。如杭州亚运会花器设计与创作、北京故宫皇极殿乾隆宝座、杭州新建雷峰塔创作了 8幅大型木雕壁挂、杭州 G20 峰会主会场、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主会场创作木雕装饰、安徽九华山大愿文化园木雕装饰、无锡灵山梵宫木雕装饰、南京牛首山创作的木雕装饰以及八大灵塔等,累计服务高达 80 余次。涵盖了大型场馆装饰工程、文化旅游服务、手工艺品设计等多个领域,凭借深厚的学术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国家和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未来,工艺美术教学创新团队将坚持(一)党建引领团队,着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着力构建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育人的坚强阵地,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建立校企合作共同体,深化产教融合,企业、大师、工匠深度参与教师能力建设和专业建设。(二)坚持育训结合,着力推动“三教”改革。构建非遗资源协同育人平台,将“非遗传承”转化为现代生活的“非遗应用”,推进现代工艺美术“三教”改革,重构“设计工艺融通、传统现代贯通”模块课程体系,完善“非遗文化+课内思政+课外学术”全过程育人。(三)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增强团队协同能力。充分依托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平台资源,逐步创新与完善校企政协“四位一体”产学研教合作体制机制,切实激活团队成员的活力与积极性,着力增强团队协同能力。(四)促进产业对接,着力促进研究成果转换。加强与政行企协的对接力度,紧扣工艺美术和文化创意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着眼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放眼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重点提升团队成员的非遗理论、文化转译、工艺研发、设计创新等工艺美术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推动地方非遗、传统工艺向“生活化、文创化、科技化”发展。